You are here

座无虚席的书法活动 米庞仁波切

1500年来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独特书法文化的发祥地,是因为众多的僧侣被寄予希望去抄经文, 以及几十年的地理和政治隔离使得其技术发展放缓,尽管我们正处在网络信息化的时代,在电脑屏幕前花费着越来越多的时间,然而当我们看到有关这个独特传统艺术技艺及传承而举行的庆祝活动座无虚席的场景时,利众基金会是如此的受到鼓舞。让我们感到更高兴的是有那么多家长带着孩子参加了活动, 他们对自己民族的文化遗产有了深入的了解。

2012年9月29日星期六,备受推崇的艺术家、设计师、书法家、朱古(西藏转世喇嘛)米庞南加仁波切,从青海玉树结古镇文龙东尕群科林寺来到我们这里演讲并展示了他的艺术作品。在听众到达之前,米庞南加仁波切展示了他的作品,同时 我们的特邀嘉宾书法家平措登康的作品和图书馆馆长白玛奔的作品也都一一展示,顿时喇孜图书馆变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场所 。

此次讲座中,仁波切描述了各类藏文书法,特别是印刷体或写“有上端的(字母)”,传统上用于宗教和神圣的文本脚本,而手写体,或写“无上端的(字母)”,则主要在世俗社会里广为使用。仁波切指着上面的长纸卷,描述了历史是如何塑造了艺术形式以及藏人如何把藏文字体从早在七世纪使用到至今的经过。

仁波切解释道:“众所周知,书法是一门非常苛刻的艺术”。一个画家可能需要四年掌握技艺,而藏文书法家则至少需要六年,若在书法中出现错误则需要从头开始重写,每个字符的叠层都有着深层的意义。他笑着解释道,经常可以通过他或他书写的包含七个要素的“བྷཱྲྃ”字,就能看出她或他是否是一个熟练的书法家 。

佛学大师炬米庞建议书法家把字体的比例看作是一个人的身体,有完整的头(不要太大),双腿(不要太长),肚子(不要太胖)还有眼睛等,他还讲到字母间的彼此呼应好比是邻居相处,而不是紧紧地叠在彼此上下端,要间隔开每个字母让它们之间有足够的呼吸空间。

演讲结束后,我们邀请在场的观众参与我们的拍卖书法作品的活动,拍卖的收益用来支持艺术家们以及基金会的工作。 仁波切,白玛本,登康支起桌子为参加活动的人们按他们的要求现场书写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叭咪吽)、谚语、名字以及他们发自内心想写出的话,无论是用彩笔写的或艳丽的红料写的,这些书法作品都倍受嘱目。 精选的艺术品仍可购买, 若需要更多信息或需要白玛奔个性化的书法作品,请通过events@trace.org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白玛奔的藏文书法作品被录入《世界书法百科全书》,此书也可在此购买到。